易资产分析丨2019年保守资金应该选择哪类金融产品?
2019-08-15 18:08:53
注:本文仅诠释保守大额资产的投资方向和标的选择,所以未对可能导致本、息安全风险的金融产品作阐述;
过去的2018年对于金融投资领域来说是风声鹤唳的一年,如何做到从容理财,是每一位高净值客户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协助大家做好理财,易资产从如下几个方面做简要阐述:
1、债券市场数据回顾及分析;
2、复杂宏观环境下,哪个区域具有相对确定的机会?
3、高净值客户保守投资的方向在哪里?
4、政信类产品风险系数分析;
5、保守资金应该如何选择政信类金融产品?
6、新时期,保守资金如何做到从容的投资、理财?
一、债券市场数据回顾及分析:
2018年债券延期、违约案例频发,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2014年至2018年11月,债券市场共有91个主体关联的206只债券违约,涉及违约金额1670亿;其中:仅2018年截止11月涉及33只债券违约,涉及金额约800亿,明显有愈演愈烈之势。
以上涉及违约的企业无明显的行业分布特征,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违约主体基本为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
看到这组数据后,再加上股市暴跌、P2P跑路不断,嫣然谈投资、理财色变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宏观环境,我们需要客观、理性的看待;
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引用一组数据来解释:
2018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9.1万亿,比2017年同期减少2.03万亿;
债市出现2万亿这样一个巨大的缺口,一些民营企业(不乏优质民企)很难拿到金融机构融资,资金链出现断裂的概率剧增,债市出现违约事件,就变成了必然;
背后原因在于:前些年中央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市场融资环境较好,很多企业不愁借不到钱,所以大规模举债发展,然而随着美联储缩表,美元加息,倒逼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偏紧,金融去杠杆等政策陆续出台,导致市场融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很多企业再融资基本停滞;
二、面对如此复杂宏观环境,哪个区域具有相对确定的机会?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承压,对外是中美战略关系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众所周知的中美贸易战;同时伴随美元持续加息,如何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也是一个重大课题;对内要防范金融风险、进行供给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在这个大环境下,推动中国的经济的三个支撑点(消费、进出口贸易、投资),但是消费零售疲软:主要原因是上一波房价提前预支了很大一波中产的消费能力,进出口贸易萎缩且不确定性增强:主要原因是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式决裂,因此投资已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时期最确定的支撑点。
那么“投资”的哪些领域最具有确定性机会?
房地产投资受调控影响大,十九大提出的住房新制度,明确了今后不能把保增长的任务压到房地产投资上来。
制造业方面,考虑到国内各项成本上升,还面临外部经贸磨擦等因素,预计明年制造业的投资下行压力会加大。
政府基建也许是现在以及未来中期唯一最确定性的选择。10月31号国办发了关于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文件,进一步证明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基建成为补短板的主要内容。
三、高净值客户保守投资的方向在哪里?
2018年,民企和上市公司融资环境收紧,导致债务爆雷不断,除了连环踩雷上市公司的中江信托,其他的信托公司、资管公司也相继出现延期。其他私募基金公司风险事件更多,P2P也频繁出现跑路;
但从比例上看,民企和上市公司融资项目才是实际违约的重灾区,超过30家上市公司融资项目延期、违约;代表性案例如:中弘股份、凯迪生态、东方金钰等。 这类项目可能存在前期尽调和风控上面的失职,但更多的是在收缩的大环境下,民企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困难。
为了最大概率规避延期等风险事件,保守投资人应该在确定性机会的领域寻求投资机会;
从前文叙述可知,确定性机会极大概率在政府基建领域,而政府基建离不开大家耳熟能详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原因很简单:政府的市政府道理、桥梁、医院、学校、公共设施等项目工程,首先交给的就是政府的一级核心平台公司,由他们来承建及交付;
由此可知,要保持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很大程度上落脚点在政府基建,而具体工作开展的主体将会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于高净值客户而言,对应政府平台的投资理财机会主要涉及政信类信托产品、资管计划、城投债(定融计划)等;
四、政信类产品风险系数分析:
2018年以来,陆续出现几例政信类金融产品延期案例,政信类产品是否值得继续投资?
先看看出现延期风险事件的政信类信托、资管产品兑付效率; 目前涉及延期的政信类产品关联的地方平台有:云南省国资公司、天津市政集团、西安灞桥区西安绿源,内蒙古通辽天诚,陕西韩城城投,贵州独山、三都等,约10来起延期案例;
以上涉案产品,均迅速兑付本金、到期及延期利息(基本在一个月之内,最快是当天即处理完毕),极个别特别困难的平台,政府依然给出了具体的还款时间表(半年内),同时给予了适当的利息补偿;
从兑付资金的来源看:主要是通过处置资产、上级部门直接调配资金、再融资等几种方式,其中再融资最为普遍,此举也会获得政府及金融机构的默许和支持。
相比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的金融产品,民营企业融资的产品由于融资方缺乏政府出面协调及调配资金兑付,一旦延期,融资方将直接面临资金链断裂和企业停摆,对投资人资金安全会造成极大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法律诉讼及资产处置,项目退出时间基本在1.5年-2年左右;
综合来看:政信类产品由于涉及的融资方及担保方身份特殊,往往会获得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再融资能力及稳定程度非一般民营企业可比;
核心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投资平台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地方政府融资及政府基建的职能,代表着地方政府信用;虽然现在中央一再强调和倡导,将地方政府投资平台信用和政府信用区分开,这个工作一直在强有力的推进,但是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信用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信用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毕竟99%的投资人的理解还停留在两者信用关系划等号的阶段;
因此现阶段要说政府平台公司的债务相关的信托、资管、城投债产品要想实质违约,还不具备客观条件,至少市场是不能接受这一点的;
综合来看,防止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各方正在努力的方向。即使个别偏远地区存在政信项目延期可能,但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地方政府也已认识到,城投债违约将会对区域整体融资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这个大方向来看,政信项目的风险性仍然可控,出现如资本市场连环爆仓事故等系统性投资风险的概率较小。因此,政信类产品仍是保守资金未来主流的投资方向。
另外从根源上分析,平台公司资产主要是:土地,保障房、安置房等政府公益性资产,政府基建工程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平台和政府部门(财政局、土储、管委会)之间的其他应收款,而这些应收账款到期后,政府或政府部门的支付款项也是刚性的,对于平台公司债务也是一种保障;
另外:我们可以从如下3方面来了解政信类产品涉及的政府平台的风险系数:
1、政府平台公司不会出现民营企业可能面临的一些列问题
比如:实际控制人失联或死亡,民间借贷,资金转移至海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高压线,一碰就死。平台公司因为体制问题,不会出现这些极端风险;
2、平台公司违约会导致系统性问题
平台目前自身现金流不足,还款只要依靠政府补贴、政府资产划拨、再融资等。要是某家平台出问题,背后必定面临区域政府财政资金问题,金融机构一收紧,这个区域的平台都会受到牵连。
平台公司债务主要来自银行和发债,少说十几万亿的规模(包括城投债、政府购买服务和PPP融的资,类平台企业的融资等),这样巨大规模的债务出问题会导致银行业出问题,一旦出现连锁反应,导致的将会是系统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平台问题,背后是政府问题,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说,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是稳金融和结构性去杠杆的大方向,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明确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平台出问题,政府有动力出面协调
平台一旦出问题,政府有动力出现协调,因为这个涉及到政府自己的切身利益了,一方面是政府信用问题(至少大众还停留在政府信用和平台信用划等号的阶段),另一方面是政府基建还能不能继续建设的问题。
民营企业破产了,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对应的部分国有企业(煤炭、矿产、钢铁等)违约了,那是市场出清的过程,政府没有救助的义务。可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出问题,就意味着政府的钱袋子出问题,政府基建能否顺利做下去的问题,这是一盘大棋。要说政府平台出系统性问题,至少现阶段是政府接受不了的;
多数分析师认为:目前的模式下,政信类产品投资风险不高,具有较大配置价值。尤其是在中国现有体制和制度安排下,政府信用是要高于其他机构信用。就全球来看,中国政府的财政情况还是非常健康的。在目前政治体系下,地方政府平台违约的概率极低,因此,总体看来政信类投资还是比较安全。
五、现阶段,保守资金应该如何选择政信类金融产品?
关于产品筛选的基本要求,请参考之前的几次的梳理(主要是地方政府财政、平台资产量及评级、抵质押要求等);
同时易资产根据目前的金融环境做了如下的修正和补充;
1、优选经济发达区的政府平台:
保守投资人应该选择经济发达区,经济发达区的地方政府经济数据靓丽、财政实力雄厚,财政收入稳定,为区域内的政府平台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再融资环境;可优选:
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仅限大成都范围)这些区域的政府平台;
2、优选核心政府平台:
应首选省级、市级平台;区级、县级应在百强县(区)里面去筛选政府核心一级平台(详细后期会逐步梳理);
3、优选评级AA/AAA发债资格的政府平台;
评级较高的政府平台,可以通过银行和发公募债券获得大量的低成本资金,这类资金往往是长期负债;而短期流动性负债通过信托、资管、城投债融资的金额往往是较小的,这样出现流动性问题的概率要比低评级的政府平台低很多;
满足以上要求的政府融资平台产品,应该是现阶段横向对比各类金融产品中,基本不大可能出现本、息安全风险,同时流动性风险最低的备选标的;
六、新时期,保守资金如何做到从容的投资、理财?
易资产一直在思考投资理财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个人的理解是:在本、息安全的前提下,获得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以实现财务自由; 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思考拟投资的资金在现有资产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然后在清晰认知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系数的前提下,做相应的配置,不要相信任何人给您说的保本保息,零延期可能的金融产品(本文仅讨论大额保守资金投资);
因此:
1、对于能适当承受极小概率流动性风险(延期)的资金:建议选择本文提到的政信类信托、资管、城投债产品,需满足本文提到的基本要求的产品才建议备选;
其他民营企业融资的项目现阶段基本不推荐;
2、对于不能承受任何流动性风险(延期)的资金:建议选择年金产品,收益适中,但是可以在基本无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是高净值人群养老或子女教育较好的参考标的(后期会对年金做详细梳理);
综上所述:
在复杂的国际、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下,以上两大类金融资产是保守资金在追求本金及收益相对安全的前提下,最应该着重参考的拟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