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中我为何会选择政信类的项目?
2020-03-17 20:17:25
基金风险太高、信托门槛太高、银行理财和智能存款收益较低、P2P已死。
很多投资人感觉资金无处可去,除了P2P,有没有8%收益以上、风险相对较低、投资门槛不高的固收类品种?比较符合这一条件的可能只剩下政信定融了,10万起投,收益8%-9.8%。
很多人说,不买政信定融可以吗?
答案是,几乎必须买;
股市:能赚到钱的个人投资者寥寥;
一二线城市房产:限购;
买地:优质地块,绝非个人投资者有资格介入,10亿门槛;
股权投资:95%的创业企业,5年内都会死;
存银行定期:2%收益,通货膨胀5年会让现金贬值50%以上;
买银行理财:4-5%收益,同银行定期存款;
买政信定融:收益8.5%-10%,只能买政信定融;只是这类项目一般没有公开渠道宣传,很多人是想投资但是苦于没有购买门路。
一、政信定融是什么?
首先解释什么是政信项目和定融。
政信项目的融资方一般是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地方国资委控股),政府融资平台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等。 说的直白点就是政府发债。
定融的全称是定向融资,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定融采用备案制发行,发行需在金交所登记备案,并通过金交所或其他方式披露相关进展公告,并由金交所与受托管理人同时督导发行方按时兑付本息。
光从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资平台这一点,风险就远远低于很多企业债。
理由如下: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是地方国资委控股,道德风险极低,项目的真实性可以保障。
2.作为地方国资委控股平台,政府融资平台实力较为雄厚,还款能力较强。
3.政府融资平台具备政府信用,而地方政府基本不可能破产,这也是政信信仰的终极支撑。
现在有一些言论:地方债务高就代表城投债不可靠、信托产品违约了就代表去刚兑、出了存款保险制度就代表银行会破产等等。
但一切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客观,才能令人信服。
作为一个投资人,如果不能学会独立思考,可以说什么都投不了。
投资,始终是在风险和收益间取得平衡。
如果追求无风险收益率,最好的选择依旧只有智能存款和银行理财,收益不超过6%(与GDP增速大致持平)。
二、政信定融的风险和违约后果。
从政信信托的数据来看,累计发行2万多期项目,仅19个项目出现流动性风险,延期兑付本息,当都在一年内处理完善,无项目出现本息损失,违约率不足千分之一。违约的19个政信项目地区其中有17个在云南、贵州、内蒙古、陕西,不投以上地区的政信项目就可以避开绝大部分坑。避开后违约率不足万分之一,且本息都没有损失,仅是延期兑付。
投资政信定融,不仅要立足过去的经验教训,还要考虑过去没发生过的新风险。我们也要考虑最坏的后果,如果遇上了,有必要参考政信项目违约后的后果。
从目前一些非标政信信托的风险项目来看,多数以延期兑付完成项目的处置,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相比P2P和私募暴雷后的血本无归,目前并未曝出一例政府赖账、政信项目去刚兑。
理由有二:
1.地方政府平台违约对地方政府影响很大,且地方政府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负有救助责任
有句话说的好,平台如果真的出问题了,一盘点平台资产主要是政府的应收账款,以及其他平台和政府部门(财政局、土储、管委会)之间的其他应收款。
按着这条线就可以去找政府。正所谓,“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政信产品的最终融资人,普遍存在不愿意本地区融资受到过多负面影响的心理,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时,地方政府救助的意愿会上升。
假设发行人拒绝兑付,其将面对的负面后果是后期融资将非常困难,同时还会影响同一区域其余城投企业的融资,进而可能升级为区域性的债务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省级区域金融风险处置由省级政府负责处理,省级政府对区域性金融风险负有救助责任。
2.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隐形负债同样不会坐视不理
平台是地方政府的平台,对于国家来说,地方政府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闯祸了,当家长的要板起脸,打屁股,事后还得当家长的去擦屁股。
中央对管控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决心一直无比坚定。
2018年9月25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
本次审计结果显示有6个省/自治区的9个市县(区)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共88.63亿元,相关直接/间接负责人相继被问责、处分、撤职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明确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倘若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发全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任何一国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管。
回顾2008年金融海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相继倒下后,当美国政府意识到投行倒闭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场接近金融系统性崩塌的危机时,都会毫不犹豫而且迅速地出手相助。
三、如何选择好的政信项目,尽可能避免风险。
看融资方股东背景
融资方股东最好是某某地财政局或者国资委控股的,当然,如果是全资的那最好。玩网贷的投资人可能比较了解,网贷行业虽然乱,爆雷的平台非常多,也有很多所谓国资平台爆雷的,但真的去详细统计一遍,爆雷的网贷平台中是没有某某某国资委或者财政局直接控股的,连直接参股爆雷的都没有,这一块的调查结果当时个人都很吃惊!
其实仅站在投资网贷的角度看,如果融资方股东背景有某地财政局或者国资委控股的,出问题的几率应该就很低。但考虑到2018年因为受去杠杆的影响,有少量政信项目违约,所以后面进一步拔高挑选门槛。
看融资方信用评级
这是个最简单的方法,政信类公司的信用评级可不像网贷类的评级,网贷类平台的评级就是,给你拉几张表,然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平台的评级排名就出来了。政信类公司的信用评级一般都是国内知名评级机构出具,一家公司一期的评级结果对应一份专门详细的评估报告,具体可通过APP企业预警通查询。
这一块的评级中,AAA级或者AA+级,散户投资人就不要去奢望了,那是一份大餐,小散户一般吃不着,只有AA级信用的,才是小散户的家常菜,也是能够投到的最高级别。
AA级的定义:很高信用质量,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参考了几份投友投的他们当地的政信项目,很多都达不到AA级,群里有位伙伴投了他们当地的一家公司70万,融资方也是没有评级,不过个人看新闻时,那家公司还在开会讨论某次融资提前还款的事情,估计现金流非常足,虽然没评级,违约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
看融资方的债券规模及银行授信
这一块也是通过企业预警通APP可以查的,真正好的公司,比如联想控股,他们都是直接发债,银行授信数百亿额度一分都不用,一般的AA级政信公司,都会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银行授信度。总体来说肯定是银行授信额度越高,未使用额度越高的越好。银行授信额度高的,说明企业信用度高,违约的几率低,有银行授信的把一道关,挑选起具体项目来,就更方便更专业,总比你自己花心思去评估准确的多。
看融资方的净资产实力
这一块也可以直接查看公司的财报,就拿我个人投的都江堰兴市集团公司的净资产来说吧,它的公司净资产超过100亿,股东所有者权益也超过100亿,这个可以跟网贷平台的净资产横向比较。目前拍拍贷和宜人贷都已上市,上市公司的股东总权益大概都在50亿左右,最近上市的微贷网股东权益在14亿左右,小赢科技在30亿左右。其实一家公司实力如何,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比较它的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很多时候又非常接近甚至等同公司的净资产,净资产越大的公司,信用度也越高。就跟比谁更有钱一样,一般比的也是净资产。
看融资方所在地的财政收入、地方负债率
因为它毕竟是政信类的,其实很多借款就是借给当地财政局或者说借给当地政府,除了城投公司资产性收益可以拿来还利息贷款外,当地的财政收入也可以作为还款来源。财政收入也多的地方,越不容易违约。
不要去经济落后地区和常有违约的网红地区
网红地区比如贵州,因为当地负债率很高,容易违约,云南部分地区也容易违约,还有诸如国家级贫困县,他们本身经济实力就很弱,就是穷,很多事情都还指望上一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来维持运作,那些地方的政信类项目就容易违约,今年一共就十来个政信类违约的,有好几个是民营公司借款,城投公司做担保,因为政信不纯导致的违约,还有几个就是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政信项目违约。真正稍微好点的正宗的政信项目,即使在2018年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违约的都极少,要知道全国大大小小至少也有2000+以上的城投公司。
看担保公司实力
一般来说,如果融资方具有AA级信用,通常会找一家同等信用的AA级公司来说项目做担保。比如个人投的都江堰兴市集团债,它自身是AA级,然后就另外有一家AA级的公司都江堰兴堰投资为它提供不可撤销的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最后,总结如下:
1.相比P2P,政信定融的借款人是政府融资平台,且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资金,相当于以机构资金为主,这保障了政信定融项目的真实性、融资方的资产质量和背景实力。
2.全国共有11736家地方融资平台,政信项目的整体违约率较低。违约后的政信项目多以延期兑付处理,相比P2P和私募暴雷后的血本无归,目前并未曝出一例政府赖账、政信项目去刚兑。
3.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的平台,政信项目违约对地方政府有弊无利,且省级政府对区域性债务危机负有救助责任。而且地方政府的中央的儿子,一国政府不会坐视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这才是政信信仰的终极支撑。
对于政信项目,有以下方式可以解决地方债务:
1、上级政府救助,如国开行对贵阳、遵义等地区的低息贷款债务置换;
2、终极大招:印钞票!通货膨胀一下,政府有钱了,债务由全体人民隐形承担,投资者拿回本息。